【聚焦“五抓一优一促”】努力做好市场主体培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4-15

市场主体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或法人,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和企业。市场主体是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力量,是决定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抓市场主体培育,对运城来说极其重要。可以从3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是发展阶段。我们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是最大的短板。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运城发展的内在需要,没有市场主体的大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大繁荣;没有市场主体的大培育,就没有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二是所处地区。运城市地处中部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升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的动力、活力和潜力,以其热情、能力、创造和成效,助推高质量转型的成功实现。

三是经济形势。我们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依靠市场主体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已成为各方共识,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引擎”才有动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市场主体,活力在市场主体,潜力也在市场主体。

近年来,运城在抓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成绩显著。截至2019年年底,运城市场主体总量达33万户,比2018年年底增长13%。其中,内资企业74496户、外资企业46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660户、个体户241155户。市场主体总量名列全省第二,去年平均每天有130多户市场主体诞生。

可以看到,运城市场主体纵向发展比较快,但与省内先进地区和国内发达地区横向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市委书记丁小强曾举咸宁的例子做比较:咸宁常住人口258万,运城常住人口537万;咸宁市场主体有22.9万户,运城33万户;咸宁去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6万户,同比增长44.9%,运城新登记5.7万户,同比增长19%;去年咸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了1000家,运城只有483家。

当前运城在市场主体培育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广大干部群众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配套不完善,市场主体总量相对不足、质量相对不高;对各类市场主体支持还不够到位,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运城可以说,市场主体不多不高不强、发育相对不足、发展不够充分、“散小弱”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短板。

现在运城正处于爬坡崛起、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长征路,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市场主体培育,激发人民群众、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潜力。因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凝聚共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鼓励更多的自然人及社会组织成为市场主体,坚决支持经过实践检验的本土龙头企业,大力引进有公认业绩的外来优秀企业,推动运城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破解难题,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和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各种障碍,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入”原则,彻底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破解“准入难”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充足空间。

三是创新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建立实施无身份差异、无地域差异、无行业差异的创业创新机制,只要是在运城注册,在运城创业,在运城发展,就要一视同仁地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造就企业家。

四是统筹推进,构建主体培育新格局。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统筹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做到既有一轮明月又有满天繁星。(稿件由市委党校提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