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斌)天山雪松根连根,晋疆人民心连心。为了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0月15日,由省文旅厅、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市文旅局协办的“一带一路·晋疆情”2020年山西非遗文化援疆展演活动正式启动。当天,代表山西的运城展演团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青城社区进行了首场演出,赢得满堂喝彩。 成立于2012年3月的青城社区是当地规模较大的社区之一,有居民1500余户,70多栋楼都是保障性住房,山西的援疆资金就投入在这里。 下午6时的新疆,依然艳阳高照。社区广场上,鸡冠花开得正艳,居民和职工们早已有序地坐在小凳上等待演出开始。 化装、换装、安设备……演职人员紧锣密鼓地忙活开来。展演活动在气势磅礴的《绛州鼓乐大串烧》中拉开帷幕。4名演员皆着红衣,击鼓心、敲鼓边、顶鼓帮、磨鼓钉,将绛州鼓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蒲州梆子帽翅功、二胡独奏、九节鞭、提线木偶戏、唢呐绝活……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如同一道道原汁原味的“非遗”大餐,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观看的同时,他们还不忘拿起手机录制小视频,留住这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年轻的面塑“老艺人”赵锐现场开捏,桌台刚摆开,一群小朋友就围拢过来。 53岁的李平平住在53号楼,她是社区里有名的“戏曲迷”,虽然生在甘肃,但晋剧、蒲剧她都喜欢听。“蒲剧唱腔高亢激昂,声情并茂。这次在家门口能看到帽翅功表演,我很高兴。提线木偶戏也让人大开眼界。”李平平说,“特别喜欢今天的演出,希望以后这个演出团队能够常来。” “今天的演出让我感受到了山西非遗文化的厚重和多姿多彩,也感受到山西人民的一种情怀。演出很珍贵,因为对于兵团人民来说,真的特别需要这种文化。”共青团农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记者杨文华深有感触地说。 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的非遗传承人马永珍已是第三次参与“文化援疆”工作了,这次再来,让她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有信心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让非遗架起晋疆人民友谊的桥梁,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共同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马永珍说。 吕梁市援疆干部,共青团农场党委常委、副场长秦建华说:“近年来,山西的文化轻骑兵给援疆工作注入了灵魂。文化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它可以让新疆和山西人民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让山西人民走进新疆,让新疆人民到山西去,促进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发展,这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润疆’工程的有力举措。” 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筠霞说:“此次能够代表山西来到这里开展非遗援疆工作,我感到使命光荣。我们要通过非遗文化的完美展示,为‘文化润疆’贡献山西力量,让两地人民共同谱写晋疆友谊的壮丽诗篇。” 据介绍,为了开展好此次非遗援疆工作,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承担展演任务的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准备,挑选了十余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参与展演。未来几天时间里,展演团队将深入六师的社区、连队、老年大学等处作专题演出,还将开展图书捐赠、非遗手工技艺专题讲座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