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尽快立法保障长江生命线安全 资料图 环境保护、生态经济、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成为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的高频词。在谈及上述话题时,代表和委员们加上“联手”“共同”“共保”“共治”等词语。而即便来自天南海北,代表委员们谈到这类话题,都能引起共鸣。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提交了《加大沿江化工企业清理力度,保障长江生命线安全》的建议。他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严峻现状: 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 有300多亿吨 周健民告诉记者,去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虽然石化和化工产业在长江沿岸进行限制发展,但已建成的化工企业对长江岸线侵占和蚕食的破坏作用已经非常巨大。 “据统计,排放的有毒污染物300多种,每年的污水排放量300多亿吨,再加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储藏、运输都对长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周健民表示,现状意味着必须立即关停严重污染化工企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迅速淘汰落后企业,减少排污总量。 为什么沿江会成为高污染风险的化工行业聚集地?周健民介绍,化工产业从原料到成品需要较大的运输能力来支撑,所以布局在沿江地区,可以充分发挥沿江地区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进大出产业的物流资源优势,节约运输成本。同时,化工产业需要较大用水量,布局在水资源丰富的沿江地区容易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化工产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排放,需要较大的环境容量,具有将废水排放长江的低成本和隐蔽性。 委员支招: 尽快制定长江保护法 针对沿江化工的现状,周健民建议,应该尽快制定长江保护法,用法律手段保护长江。现在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占全国40%以上,且主干流流经11个省市,应当在流域生态共同体共建的理念下,将生态环境保护从过去的局部问题提升为流域生态安全的全局问题,甚至提升为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制定长江保护法,有利于保障长江生命线安全。 重新评估化工企业 周健民表示,应该对沿江化工产业进行跨行政区域的规划整合,减少企业和园区数量。对现有的化工企业重新进行综合性评估和审核,从鼓励类、限制类和搬迁类三个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鼓励类的支持其发展,督促其提高环保水准;对于限制类的要严格落实限制发展的要求;对于搬迁类的制定搬迁计划。 关于长江,全国政协委员、南大教授高抒也有话说: 古代长江“河长” 权力高于省市行政长官 长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水系,其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公里。从长江河口到下游河段再到中游、上游,沿程分布着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特大城市,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这里人口众多,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质下降,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供应,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功能也受到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江学者高抒认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高教授指出,由于长江干流跨越多个省市,因此每个省市都要把本区域的治理看成整个长江流域治理的一部分,这就要强化“沿江生态共保共治”的概念。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就意识到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涉及整个流域,因而设置了掌管整个流域的“河长”来负责防洪抗洪事务,他们的权力要高于每个省市的行政长官。现在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每个省市所在的河段都受到流域的影响,也对流域施加影响。若非是整个流域共同行动,长江沿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难以完成的。这也是国外流域治理的经验所告诉我们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塞纳河、英国泰晤士河等都是如此。 高教授强调,在具体实施方案上,要把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与河口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分区段考虑内部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区段的关系。以江苏河段为例,要考虑上游段输入和下游输出的水沙和污染物,进而评估存留在本河段内部的物质总量及其对生态的影响,逐年计算,发现从某个时间点之后发生的逐年变化,总结出本河段生态特征及演化规律。 沿江生态共保共治的目标,应是保持乃至提高生态系统的产品与服务价值。高教授指出,治理的效果应通过对比背景变化趋势和治理后变化趋势来评价,而资金投入的效果要看生态系统价值的增量。治理效果的后评估很重要,可帮助改进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 浙江 全国人大代表、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 朱张金: 五水共治让河水清澈干净有鱼有虾 朱张金的手机里有十多张照片,拍的都是村里的河道,这些河道有的清澈见底,有的河面则是一片绿油油的藻类。 “四五年前,村里这五六公里长的河道,那个脏啊,河面上要么漂浮着垃圾,要么就是一层一层的绿藻。河里也看不到鱼虾螺蛳等,看起来就是一潭死水。” 改变从3年前开始,全省开始五水共治。“先是垃圾分类,不乱扔乱弃,从改变村民的习惯做起。”朱张金介绍,为了方便操作,就把垃圾分为两类: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厨房里的垃圾统一处理变成有机肥,村里还建了专门的加工车间。” 这样下来,就解决了以前把生活垃圾随意扔到河道,造成河水污染的情况。 朱张金说,治水的措施当然不只这些,还包括截污纳管,分流生活污水,以及禁止焚烧秸秆,通过经济补贴的办法,鼓励村民用粉碎机把秸秆就地打碎肥田。 除了这些措施,起大作用的还有河长制。朱张金是这五六公里河道总的河长,并由五六个村委会成员分段承包。 “最开始的时候,河长们每天都要去自己承包的河段巡查,看到河面有垃圾要清理,有乱扔乱倒的要制止。”3年过去了,如今村里的河水变得清澈、干净,有鱼有虾有螺蛳。 身边鲜活的例子让朱张金看到了五水共治的成效,觉得这可以作为浙江经验在全国推广。 山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 温香彩: “2+26”城市联防联控空气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认为,要打好这场蓝天保卫战,必须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扎实作为。 温香彩提到,从去年开始京津冀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执行统一标准,执行范围扩大到京津冀地级以上城市及山东省、河南省传输通道城市,实现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统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及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7市,即“2+26”城市,被确定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以协同发展的联防联控姿态,联手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这一空气污染“重灾区”。 温香彩还提到,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经建成,用以分析PM2.5等的成分、传输通道,“目的是精准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把大气污染比喻成“摘苹果”,他说,那些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伸手就摘到了,接下来需要我们“站在凳子上”,甚至是“站在梯子上”来摘到剩余的苹果,这就需要有进一步的科技支撑和全社会同心同德的努力。 广东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龙岗区南岭村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育彪: “美丽乡村”不能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 “美丽乡村”“记住乡愁”,这个话题一路热到了北京。 最近几年,全国都面临城镇化、三旧改造、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成了很多地方的共同选择。作为基层社区的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深圳龙岗区南岭村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育彪,一直对这种房地产化的势头保持警惕。 “一味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把土地都开发成商品房,村民拿回迁房,给集体分一笔钱或者一些商业配套,这些城中村和原有的旧工业区,就会变成单纯的住宅小区,实际上是一代人把几代人的利益吃完了,同时也把发展空间用完了。”张育彪认为,基层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不能只靠房地产商去推动,更不能光想着赚快钱,很短视地分光、吃光。 张育彪还提出,城镇化、三旧改造要对传统负责、对历史负责,要传承文化,要有集体记忆,不能因为开发商给点甜头,就把村子的历史给切断了。“我们一定要把那些对村子有价值、有意义的老建筑、老树木尽量保留下来。留住我们的历史,留住我们的根,才能‘记得住乡愁’。” 他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村正在打造一个叫1983创意小镇的项目,“小镇是利用20多年的旧工业区改造的一个产业转型项目,年收入至少是以前的一倍以上,还有利润分成。我们打算将创意小镇打造成可以在全国复制的商业创新模式。” |